金屬射出成形(MIM) MIM 1. 基本原理 金屬射出成形(MIM) 是一種結合粉末冶金與塑膠射出技術的先進製程, 結合了 粉末冶金 和 塑膠射出。適用於製造 形狀複雜、尺寸精密且批量生產需求高的金屬零件。MIM 可用於不鏽鋼、工具鋼、鎳合金、鈦合金等多種金屬材料。適合大量生產結構複雜、尺寸小巧的金屬零件,具備高精度、高材料利用率與低單件成本等優勢,廣泛應用於電子、醫療與精密工業領域。 2. 工藝流程 配料將金屬粉末與熱塑性粘結劑混合,製成具備良好流動性的原料(稱為feedstock)。射出成形使用與塑膠射出相同的設備,將feedstock射入模具,形成所需零件形狀。脫脂(Debinding)移除原料中的粘結劑,為後續燒結做準備。可使用熱脫脂、溶劑脫脂或催化脫脂等方法。燒結(Sintering)在高溫爐中將脫脂後的「綠件」加熱至金屬熔點以下,使金屬粉末緊密融合並致密化。 3. 優勢 高精密度:可達 ±0.3% ~ ±0.5% 的公差,幾乎不需再加工。形狀自由度高:可製造複雜的內孔、細槽、倒勾等傳統機加工難以達成的結構。材料利用率高:幾乎無廢料,環保且成本控制佳。適合量產:單次模具即可重複生產數萬件,單件成本隨數量大幅下降。 4. 金屬射出(MIM)與粉末冶金(PM)的比較 項目金屬射出成形(MIM)傳統粉末冶金(PM)形狀複雜度✅非常高,可做內孔、倒鉤、薄壁結構⚠️ 較低,限制多,適合簡單幾何結構尺寸公差約 ±0.3%~±0.5%,高精密約 ±1%~±2%,精度較低機械性能✅ 緻密度高(最高可達 96~98%),強度佳⚠️ 緻密度低(約 80~90%),強度較差材料選擇多樣化,包括不鏽鋼、鎳基合金、鈦合金等較侷限,多為鐵基粉末單件成本(中大批量)低,模具攤提後每件成本可控非常低,尤其在幾何簡單時常見應用電子零件、醫療器械、穿戴裝置、精密齒輪等齒輪、軸承、墊圈、自潤軸套等簡單零件 🧩 總結建議 適用情境建議製程複雜外型 + 高精度需求✅ MIM幾何簡單 + 成本極低需求✅ PM體積大但不要求強度或精密度⚠️ PM likely體積小 + 高強度/精細細節✅ MIM 金屬射出成形的應用 常見應用 無論是創新設計還是量產挑戰,金屬射出成形皆為精密製造提供了可靠而高效的解決方案。 3C電子零件 如手機滑軌、筆電轉軸、連接器、攝像頭支架等微型精密零件。 穿戴與消費性裝置 包括智慧手錶外殼、耳機零件、金屬按鍵與裝飾件。 醫療器材與牙科工具 如微型手術器械、夾鉗、牙科探針、矯正器零件。 汽機車零組件 像是燃油系統零件、傳動系統小零件、感應器外殼。 工業與工具類零件 包括微型齒輪、切削工具座、耐磨插銷、定位扣件。 軍警與戶外用品 如槍械零件、刀具零件、戰術裝備上的金屬配件。